多数产业企业参与套期保值业务
2023年7月21日碳酸锂期货在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后,碳酸锂期现货市场价格持续震荡下行,企业停产和并购整合进程随之加速。在供需阶段性错配环境下,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管理风险和配置资源等功能在碳酸锂产业链得到有效发挥。
[期现货市场运行状况]
碳酸锂现货价格2022年一度接近60万元/吨,而在2023年7月21日期货、期权上市后,碳酸锂期现货价格进入震荡下跌格局,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管理风险和配置资源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同时,碳酸锂下游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持续向好发展。
现货价格走势
碳酸锂现货价格2022年创出近60万元/吨的高点后,运行重心不断下移。不过,在碳酸锂期货预期上市的背景下,现货价格出现一波反弹,直至2023年7月21日碳酸锂期货上市,现货价格才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功能发挥的背景下进入持续震荡下跌通道。2024年9月6日碳酸锂期货价格创出69700元/吨的低点,随后,9月9日现货(99.5%电、国产)价格创出72240元/吨的低点。现阶段,现货价格在75000~78000元/吨之间波动。
图为碳酸锂期现货价格走势
期货价格走势
碳酸锂期货价格由上市之初的252142元/吨跌至当年12月6日的89815元/吨之后横盘整理,2024年2月21日在多头氛围浓厚的背景下反弹,3月4日攀升至131078元/吨,之后转头下行,9月6日创出69700元/吨的低点。现阶段,碳酸锂期货价格处于低位震荡格局。
供应趋势
图为碳酸锂周度产量
2023年7月至2024年4月11日碳酸锂周度产量相对稳定,4月11日起在期现货价格升至阶段性高点的环境下大幅提升,特别是锂辉石产碳酸锂和盐湖提锂产量持续释放,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甚至跌破7万元/吨关口。价格大幅下挫,生产厂家不得不停产、限产,产量随之减少,但总量相对稳定。
需求环境
碳酸锂下游主要是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2022年动力电池和储能产量数倍增长,2023年月度同比增幅有所回落,在30%~70%,整体产量仍在释放和扩张。2024年前9个月,动力电池和储能产量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增幅为37.30%。其中,9月单月产量为111300吉瓦时,同比增幅达43.30%。
[吉瓦时]
图为动力电池及储能产量变化
库存变动
近两年,碳酸锂库存逐步累积,2024年8月底周度库存为131304吨,接近历史峰值。
图为碳酸锂周度库存变化
成本对比
图为碳酸锂加工成本与利润变化
从锂云母、锂辉石和盐湖提锂三种生产工艺的成本和利润可以看出,锂云母精矿加工碳酸锂的成本最高,锂辉石精矿加工碳酸锂的成本次之,盐湖提锂加工碳酸锂成本最低;截至2024年7月底,盐湖一体化提锂的利润由2023年年初的321109元/吨下降至64964元/吨,锂辉石精矿加工碳酸锂的利润由2023年年初的337192元/吨下降至46652元/吨,锂云母精矿加工碳酸锂的利润由2023年年初的314599元/吨下降至35485元/吨。从趋势上看,盐湖一体化提锂利润具有竞争优势,而锂辉石精矿和锂云母精矿加工碳酸锂相较于盐湖一体化提锂成本偏高。不过,其仍有利润空间。
从最近公布的碳酸锂行业上市公司上半年毛利率可以看出,目前的期现货价格下生产企业仍有可观利润,永兴材料、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天华新能、盛新锂能、雅化集团、盐湖股份、中矿资源、永杉锂业、藏格矿业和西藏矿业的毛利率分别为38.7%、11.8%、42.6%、17.9%、3.2%、1.4%、60.2%、35.6%、11.8%、50.3%和53.5%,特别是盐湖股份、藏格矿业和西藏矿业,毛利率遥遥领先,而雅化集团、盛新锂能处在盈亏平衡的边缘。
交易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和三季度碳酸锂交割手数与交割金额分别为45272手和47.24亿元、42930手和34.34亿元。可见,产业企业参与期货交割的积极性在提升,利用期货套期保值和配置资源的意愿在提升。
[产业链整合情况]
装机容量
图为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与增幅变化
截至2024年8月底,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达47403万千瓦,同比增幅为19.90%;2019—2023年,年度装机容量分别为20915万千瓦、28153万千瓦、32848万千瓦、36544万千瓦和44134万千瓦,同比增幅分别为13.50%、34.60%、16.60%、11.20%和20.70%,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019—2023年,年度风力发电量分别为405.30亿千瓦时、466.50亿千瓦时、655.80亿千瓦时、762.70亿千瓦时和885.87亿千瓦时,占比分别为5.40%、6.00%、7.68%、8.62%和9.37%。可见,在装机容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发电量也快速增长,风力发电量占比逐渐提升。另外,我国风力发电量占比已超过全球风力发电量占比。
图为风力发电量与占比变化
图为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与增幅变化
截至2024年8月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75235万千瓦,同比增幅为48.80%;2021—2023年,年度装机容量分别为30656万千瓦、39261万千瓦和60949万千瓦、同比增幅分别为20.900%、28.10%和55.20%,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也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图为太阳能发电量与占比变化
2019—2023年,年度太阳能发电量分别为224亿千瓦时、261.10亿千瓦时、327.00亿千瓦时、427.720亿千瓦时和584.15亿千瓦时,占比分别为2.99%、3.36%、3.83%、4.83%和6.18%。可见,在装机容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发电量快速增长,太阳能发电量占比也逐步提升。目前,国内太阳能发电量占比已超过全球太阳能发电量占比。
储能需求
储能需求主要从全球锂电池需求、美国加州储能需求、国内锂电池需求等方面讨论。
伴随着风、光等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增长,储能需求同步提升。2019—2023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08%,2023年新增装机超过100吉瓦时。我国在全球储能市场扮演着重要角色,新增储能装机容量连续两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新增储能装机比例最高的国家。截至2023年,我国新增储能装置占全球新增储能装置的48%。根据SMM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市场对储能的总需求将达到2700吉瓦时。
根据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为1202.6吉瓦时,其中全球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为865.2吉瓦时,同比增长26.5%;储能电池出货量为224.2吉瓦时,同比增长40.7%;小型电池(消费电子)出货量为113.2吉瓦时,同比下降0.9%。
根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披露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22.3%。按照这个增速推算,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产量约为1058.1吉瓦时。
根据新能源研究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公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球电池储能市场电池出货量为114.5吉瓦时,同比增长33.6%。按照这个增速推算,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产量约为299.5吉瓦时。
假设2024年全球锂资源应用场景中,电池占比依然为87%,那么,2024年,全球碳酸锂需求量为113.3万吨LCE。
根据斯坦福大学工程学教授马克·雅各布森(Mark Z. Jacobson)的追踪,自2024年3月7日至7月28日,加州在144天中有100天实现了至少部分时间由100%可再生能源供电。过去五年中,加州的电池储能容量大幅提升,从2020年的1474兆瓦增加到2024年4月5日的10383兆瓦。2024年4月底,加州州长在宣布该州光伏储能容量首次超过10000兆瓦的同时表示,为了实现2045年的目标,加州需要建立一个52000兆瓦的储能网络。
根据美国能源署(EIA)公布的数据,2024年前8个月,美国大储蓄市场累计装机5.96吉瓦,同比增长58%。EIA预计,2024年全年,美国将实现储能装机15.31吉瓦,同比增长140%。
根据中商情报网的数据,2024年前9个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346.6吉瓦时。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为98.9吉瓦时,占总装车量的28.5%;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为247.5吉瓦时,占总装车量的71.4%。
截至2024年上半年,我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北极星储能网招标信息汇总,2024年前9个月,国内储能系统项目招标容量为57.9吉瓦时,同比增长5%。
并购整合现状
央企联手并购锂电池鼻祖力神青岛。2020年中国诚通接手力神电池;2022年完成59亿元融资、2023年8月完成29亿元再融资,引入南网储能、南网基金、国调基金二期、安徽全柴集团、滁州鑫能基金、金杨股份、昆仑信元基金等;近日有消息称,一汽拟投资控股力神电池旗下动力电池公司力神青岛,兵器装备集团和东风公司也将参与投资。
2024年9月8日,盐湖股份公告称,9月7日实际控制人青海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控股股东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中国五矿及下属子企业签署《关于组建中国盐湖集团合作总协议》。
2024年10月14日,楚能新能源与华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武汉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技术、研发、产品、销售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持续深化供应链体系的多维创新发展。楚能新能源与华友控股将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铜箔等储能电池关键材料为切入点,打通横向产业链,共同推进上游原材料的前瞻技术研发,建立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
2024年9月4日,海辰储能宣布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在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溶剂(NMP)、退役电池回收等领域完成布局,且公司磷酸铁锂材料已有亮眼表现,进入主流电池企业供应链。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海辰储能储能电池出货量已经跃居全球第四位,同时国内外新订单持续增长,其对储能电池材料的需求也在水涨船高。此次与全球知名化工巨头建立深度合作,意味着双方开启了在储能等领域的强强联合,进一步增强其全球市场的产品竞争力和交付能力。
2024年9月11日,在原有10%税率的基础上,欧盟计划小幅下调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附加关税,吉利从19.3%降至18.8%,特斯拉从9%降至7.8%,而比亚迪维持17%的税率不变。
当地时间10月7日,全球矿业巨头力拓集团和Arcadium声明表示,力拓集团已就可能收购Arcadium公司与后者接洽。交易完成后,力拓集团将成为仅次于美国雅保和SQM的全球第三大锂生产商。
面对碳酸锂产业链价格的变化,国内国际都在进行锂产业链资源的并购整合,并在持续加速推进。
[总结]
伴随期现货价格的震荡走低,碳酸锂行业并未表现出太多的不安。其一,多数碳酸锂生产、加工企业都参与了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其二,部分具有资源、资金、成本优势的大中型碳酸锂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行业的并购整合,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规模化运作。
与之相对应的碳酸锂下游,以动力电池和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特别是在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并购整合与资源配置持续深化,碳酸锂产业链朝着优化结构和生态环境的道路前进。(作者单位:英大期货)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