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供应链企业掀起了出海浪潮。围绕企业关心的海外制度与市场拓展问题,期货日报记者采访了深圳前海鹏峰数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峰,对海内外市场的现状进行深入解读。
记者:您拥有多年境外金融领域工作经验,曾任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总经理,在任期间推动了多个跨境项目落地。以您对境外市场的了解,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存在哪些不同之处?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如何求同存异,实现共赢?
董峰: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其实不管是期货市场还是现货市场,纵向的差异并不大,更多的差异仍在监管和制度方面。
在全球市场逐渐脱钩的格局下,境内、境外市场面临一个共性问题:如何通过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架起东西方沟通的桥梁?从国内市场来看,这些年一直有两条路径:一个是“请进来”,一个是“走出去”。在“请进来”的过程中,自贸区、综保区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国别风险和监管、制度差异问题,很难得到解决。从跨境贸易和国际化的角度来讲,应该在“走出去”这件事上下更多功夫。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适应我国的分业监管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体制机制下,蹚出一条新的路径。现在的命题不是追赶式的学习,而是从我国交易市场的现状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去回答前面提到的共性问题。
以往“单打独斗”的方式已经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立足了,所以企业要抱团出海才能获得竞争优势。目前,我在做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搭建跨境商品通平台体系。这个平台体系不同于以往个体的、独立的平台,它建立在多元化、多通道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境内外重点区域布局分布式商品交易平台,构建跨境商品通体系。
境内外商品交易平台可以通过产品互挂、仓单互换、价格授权、指数开放等方式进行联动,有机地打通境内外现货市场和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境内外商品交易平台依托统一技术底座和运营规则,基于真实的贸易流量,使用跨境人民币进行贸易轧差结算,打造跨境闭环条件下资本项目双向有限开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今年出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卷”,您认为海外市场是不是存在更多的机会?您对想要出海的企业有什么建议?
董峰:我最近到国外进行了实地考察,有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我们现在两头与国外市场连接得非常紧密,但是中间环节是脱节的状态。国家间的项目和战略性的工程,比如“一带一路”、政府项目做得很好,但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还停留在行商的思维,想着赚快钱、卖产品,卖一波就走。这种思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谁能率先改变自己的思路,就会抓到更多先机。
很多企业因为国内太“卷”,就想着把产品卖到国外去。但实际上,全球都在“卷”,在地缘政治、关税壁垒下,用销售思维去拓展国际市场是很难的。要成功走出去,就一定要想着怎样营造一个良性的机制、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对此,我有一点建议,就是换位思考。以非洲国家为例,它们目前处在我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发展水平,所以它们最渴望复制学习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路径,逐步实现工业化。非洲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口红利和自然资源,怎么把这两个优势发挥出来?如何把资源禀赋变成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机制和条件?那就必须从粮食、能源、基础设施、人力等基本生产要素的开发入手。因此,帮助他们铺路、建电站、建设仓储物流基础设施,才能降低各种要素成本,帮助他们找到优势产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双向的贸易,并纳入我国的“双循环”体系中,用人民币计价结算。让他们有钱来买中国的产品,来消化中国的产能,同时又能补充我们的人力和初级产品。
目前,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很多海外仓,帮助这些国家的企业降本增效,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加强贸易往来,形成人民币国际化的闭环。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