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国海良时期货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思路,秉承合规诚信、专业创新、坚韧担当、高效共赢的经营理念,依托两大股东的金融和产业背景,聚焦财富管理和产业服务两条主线,以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抓手,以内部融合和外部协作为突破口,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
[稳扎稳打
实现各项业务平稳发展]
国海良时期货聚焦财富管理和产业服务两大战略转型,聚焦“转型”和“创新”两个课题,攻坚克难、稳中求进,做大日均客户权益、资产管理规模,创新风险管理模式,有效控制风险,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中取得了稳定发展。
一是从心出发构建专业服务能力,筑牢“客户工程”。整合内部资源,为产业客户提供全产业链综合服务;聚焦机构协同,主动融入股东业务生态圈;加强业务创新,互联网渠道引流合作持续强化,互联网客户开发、引流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二是双向突破实现资产管理转型,打造“精品工程”。在管理规模上取得突破,自主管理产品全部实现正收益。
三是差异化建设数智化和投研体系,助力“能力提升工程”。上线掌厅3.0业务系统,加强数字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业务为导向,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客户服务平台建设。增加深度研究内容输出,有效响应客户对热点品种的研究需求,推进投研能力建设,打造专业投研体系。
四是稳扎稳打风险管理业务,提升盈利能力。期现业务聚焦优势品种,实现利润稳步攀升,“保险+期货”深布局、精筛选,实现规模和利润并举。
五是坚持党建引领,以精细化和全过程管理全力提质增效。积极落实党建与乡村振兴工作,公司获评杭州第一届慈善奖乡村振兴奖。持续做好合规管理,落实监管要求,达成全年合规管理零扣分。推进企业内部建设,打造高水平提升工程。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高效、专业的管理团队。国海良时期货经营管理团队精干、专业,团队成员具有深厚的金融行业背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70%以上的团队成员期货从业超过3年,且70%以上的团队成员持有CPA、法律职业资格证等专业证书。团队成员见证了中国期货行业的发展,多年来积极投身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交易咨询、做市商、“保险+期货”等业务创新实践,积极响应期货服务实体经济、期货助力“三农”等号召,为行业监管体系建设、法律法规自律规则的出台修订等建言献策,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在舆情管理方面,公司制定了《国海良时期货有限公司舆情管理办法》,并进行了修订。公司成立应对舆情管理领导小组,对公司各类舆情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在日常工作中,指定专人为“舆情信息员”,具体落实舆情监测、分析、汇总、报告等工作,并负责主流网络媒体信息、期货纸媒信息监测工作,明确各部门、各分支机构负有舆情信息监测义务。为规范公司舆情工作管理,持续营造正面舆情环境和良好的公司声誉,公司积极开展舆情管理培训,提升舆情管理水平,防范舆情风险事件发生。
在企业品牌建设方面,国海良时期货将“文化品牌建设”纳入公司战略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为统领,加强文化建设工作,深入践行“合规、诚信、专业、稳健、担当”的行业文化及“合规诚信、专业创新、坚韧担当、高效共赢”的企业文化,协同打造“专业专注、全心全力”的品牌形象,提高公司企业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不断完善品牌宣传体系,建立“企业品牌—业务线品牌—产品及服务品牌”的品牌架构,制定了《国海良时期货有限公司品牌VI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品牌宣传工作,整合品牌宣传资源,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集中力量推动公司品牌知名度与行业地位相匹配,实现母子品牌相互赋能。
近年来,国海良时期货未发生重大舆情风险事件,在业内保持良好的声誉,并积极参加各大峰会及论坛,承办中国大宗商品金融服务创新峰会分论坛,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口碑。
[风险管理子公司
多种形式服务实体]
国海良时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国海良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海良时资本),从服务实体经济出发,提供仓单服务、场外期权交易、“保险+期货”、远期互换、含权贸易等丰富多样的期现结合产品及服务,致力于成为业内领先的商品、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服务商。国海良时资本已建立成熟的场外期权每日报价体系,为客户提供场外期权个性化定制服务,并已取得上海期货交易所及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10个期货品种和2个期权品种的做市商资格,以及大连商品交易所商品互换交易商资格,进一步提升了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充分发挥了作为风险管理平台的创新能力。
国海良时资本下设合规风控部、财务综合部、运营管理部、期现业务部、做市业务部、场外衍生品部、产业协同部等七大部门。公司人员层次、学历较高,大部分员工有超过4年的金融工作经验。2023年,国海良时资本营业收入12.73亿元,同比增长41.60%。
自2016年起,国海良时资本积极开展“保险+期货”业务,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部湾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保险公司均有合作,累计实施40个项目,覆盖全国12个省份的42个县域,品种涉及天然橡胶、大豆、玉米、豆粕、生猪、苹果、白糖、花生等,服务参保农户10万户,承保现货量13万吨,保障金额14亿元,累计赔付55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023年7月至10月,国海良时资本独立承做海南临高、云南金平两个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为5500吨天然橡胶提供价格风险保障,承保货值7279.5万元,惠及两地1.31万户天然橡胶种植户。公司已连续6年开展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累计承保20.56万亩天然橡胶,合计18700吨,累计覆盖农户3.89万户,总赔付超过900万元。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海南临高、云南金平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是“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的有益尝试,在承保规模上有新的突破。这两个项目为当地胶农割胶提供了有力保障,助力当地形成天然橡胶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长期可持续管理模式。
2023年8月至11月,国海良时资本参与陕西省黄陵县苹果“保险+期货”收入险试点项目。该项目以郑州商品交易所苹果期货主力合约为标的,采用增强亚式期权结构,历时3个月,贯穿苹果坐果、收获全过程,涉及黄陵县隆坊镇、阿党镇等4个乡镇1200户苹果种植户,覆盖苹果种植面积7879亩,承保数量1.18万吨,最终赔付584.66万元。该项目提前确定目标收入,引入气象监测平台,将期权与保险巧妙结合,既能应对自然灾害风险,又能应对市场价格风险,是传统“保险+期货”模式的创新。该项目让苹果种植户切切实实获得“保险+期货”的实惠,推动当地苹果产业全链条升级,护航当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8月至10月,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支持下,国海良时资本独立承做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桂林市资源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3地3个生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广西生猪养殖业规模较大,但集中度低、供给端分散,“猪周期”难题一直困扰着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为了平抑“猪周期”风险,助力广西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3个项目采用增强亚式看跌期权结构,历时2个月,为189户养殖户提供3233.53吨生猪价格保障,总保费275万元,总保额5500.34万元,总赔付241.06万元,帮助生猪养殖户实现保障风险与增厚收入并行,成功穿越“猪周期”。
北部湾港钦州综合保税区诚峰仓储物流园是北部湾港集团在自贸区钦州港片区建成的首个综合保税园,于2023年5月获得郑州商品交易所锰硅交割仓库资质,是北部湾港及我国南方第一座锰硅期货交割仓库。由于库区所处保税区进出限制繁多,仓库刚获得交割库资格,没有相应出入库实操经验,急需实操指导和经验总结。国海良时资本作为一般贸易法人,曾参与过期货市场锰硅的实物交割,业务流程熟悉,可将标准的出入库、注册及注销仓单流程全程与库方分享,实时参与、协助业务开展。
在该项目中,国海良时资本作为风险管理公司,通过基差贸易业务,既充当客户又充当辅导员的角色,帮助北部湾港集团钦州库初次开展业务。这是国海证券、国海良时期货、国海良时资本服务广西重点企业的又一次成功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期,国海良时资本将与仓库继续协作,完成标准仓单注册、期转现、出库等一系列流程,让仓库全流程参与并总结经验。该交割作业标志着北部湾港集团旗下的钦州综保区诚峰仓储物流园首单锰硅期货交割业务正式上线,也是我国南方首单锰硅期货交割业务。此次项目发挥了国海良时期货和国海良时资本服务实体、服务广西的重要职能,实现了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创新,进一步提升了国海良时品牌在广西乃至全国大宗商品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未来,国海良时期货将继续秉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入产业链上下游,强化产业服务,持续探索服务产业和实体经济的新路径。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