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原油在化工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整个化工产业链的生产成本。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地缘冲突不断的背景下,原油价格波动加剧,叠加供应链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严重影响企业利润空间。
在能源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利用期货工具单纯进行套期保值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针对新形势下能源化工企业的个性化诉求,中粮期货及其子公司通过“期现货结合、场内外协同、境内外联通”的定制化服务模式,助力企业应对海内外市场波动,有效解决能源成本高企、供应链风险传导等问题。
锁定“期”货销售
助力企业冲刺投产
A企业是一家以能源化工为主业的大型民营企业,业务涵盖原油炼制、后续深加工以及终端产品分销。近年来,化工行业呈现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发展趋势,企业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向上游原料和下游应用领域延伸,构建供应链稳定性“护城河”。
在此背景下,企业积极布局能源化工全链条。考虑到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处于“上承油煤、下接橡塑”的战略地位,2023年,企业斥资引进苯乙烯大型特种设备,加速布局苯乙烯产业。2024年下半年,企业年产能60万吨的装置面临投产关键期。
鉴于苯乙烯装置规模大、产量高的特点,叠加原油化工产品周期波动明显,该装置投产面临多重变数,企业业务计划和实际执行存在时间、品种、价格、数量、执行批次等多维不确定性。为保障装置产出的苯乙烯合理的销售利润、降低投产带来的销售风险,企业对未来产出实施套期保值策略,规避潜在的价格下跌风险。
得益于科学的策略执行体系,尤其是在入场基差点位优化选择和仓位动态调整机制方面表现突出,企业成功利用期货工具锁定了销售价格,最终实现约170万元的盈利,达到了预期目的。
托底销售价格
保障“现”货库存价值
如果说针对苯乙烯的套期保值方案展现了期货工具的“防御性优势”,那么针对沥青产品的风险应对方案则凸显了场外衍生品的“进攻性优势”。
近年来,全球原油贸易格局加速重构。作为沥青生产的核心原料,原油价格波动通过成本传导机制直接影响沥青市场价格。作为企业主要在产产品,沥青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形成显著影响。2024年二季度后,受原油市场持续弱势拖累,国内能源化工品价格开启下行通道,沥青盘面从年初的3600元/吨震荡下探至3100元/吨,创两年新低。在现有装置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边际销售利润优化,成为企业亟待破解的难题。
面对日趋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及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企业清醒认识到,单纯期货套期保值已不能完全满足动态风险管理需求,急需融合套期保值、远期订单锁价、基差贸易等工具,构建期现业务全流程协同体系。
经专业论证,企业采纳期货公司建议,采用“香草型结构化”产品应对市场挑战。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该产品利用场外期权特性,在沥青价格跌破约定执行价时,企业可优先按执行价结算,这样就提前锁定了沥青最低销售价格,相当于为企业库存购买了一份“价格保险”。当到期沥青价格高于执行价时,企业可灵活按(执行价-权利金)溢价销售,享受现货价格上涨的红利。
该方案实现了风险规避与收益捕获的平衡,通过降低价格波动率敏感度,助力企业实现成本优化、操作效率提升和利润增厚三重目标。
借助定制化服务
企业逐浪全球“有根有底”
原油作为能化产业链成本中枢,其价格管理已成为企业核心生存能力。我国作为原油净进口国,企业需通过全球化采购渠道分散供应风险——国内炼化企业超70%原油依赖进口,A企业同样面临这一结构性挑战。
然而,想要通过境外市场管理生产经营风险,企业需要对期货工具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需要和期货公司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
跨境风险管理要求企业对期货工具形成深度认知,并与期货公司更加紧密合作。在此过程中,企业深度整合期货公司提供的“原油贸易风险管家服务”:通过双周分享会构建中期研判框架,依托周度复盘完善交易策略,结合日度风险预警系统,形成宏观、中观、微观三级分析体系。此外,期货公司创新推出“全天候跟踪分析模式”,从宏观周期轮动、资产配置切换、地缘政治博弈、供需格局演变四维视角,动态解构原油价格波动密码。
该体系使企业既能实时把握交易矛盾的演变逻辑,又能前瞻性识别潜在风险,综合基本面、资金面、技术面信号,精准预判行情趋势转折,显著提升原油价格风险管理效能。
总结服务A企业的经验,中粮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协同旗下中粮祈德丰商贸及中粮期货(国际),整合发挥不同条线专业优势,围绕能化产业风险管理,为企业构建境内外“双引擎”联合服务模式,即境内整合期货经纪、风险管理场外衍生品以及基差贸易服务,境外打通期货经纪和定制化投顾通道。该模式不仅助力企业“驾驭”价格波动,更推动期货公司形成“研究驱动、工具创新、跨境协同”的立体化服务能力,为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树立标杆案例。
从苯乙烯投产“护航”到沥青利润“保卫”,从境内套期保值到跨境风险管理,期货公司通过体系化服务方案,彰显期货工具赋能实体经济的破局之力。在能源化工行业转型升级进程中,期货工具既当“稳定器”筑牢风险防线,更作“助推器”驱动战略跃迁。随着期货市场产品创新的加速和服务生态的完善,其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与广度将持续拓展,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