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正文
在泉州生活多年,我喝得最多的茶便是安溪铁观音。当茶汤入口,刹那间,仿佛千万个春天在舌尖苏醒,那滋味妙不可言。安溪,这片被茶香深深浸透的土地,早在唐代便享有“溪边奇茗冠天下”的盛誉。铁观音的传奇故事,正从历史的斑驳印记中缓缓铺展而来。
沿着青石板路拾级而上,晨雾未散,安溪的茶山已弥漫着若有若无的清香。层层叠叠的梯田里,茶树矮矮地伏着,露珠在铁观音新芽上凝结成晶莹的珠帘,叶片上的露珠折射出七彩光晕,美轮美奂。每一步都仿佛踩着茶香的韵律前行,这缕茶香自盛唐的茶马古道悠悠飘来,在宋代的榷茶场里沉淀韵味,最终幻化成今日漫山遍野的翡翠海洋。茶园中,采茶女指尖轻巧地掐断嫩芽,清新的草香与晨露的微凉交织在一起,瞬间在掌心绽放开来。竹篓里的茶青堆成了绿云,每一片都仿佛裹着春天的呼吸,生机勃勃。
铁观音的“铁”字,别有深意。一则说茶的条索紧结如铁,二则暗合铁锅炒茶的重要工序。炒茶锅烧得通红,鲜叶入锅的瞬间,白雾升腾而起,噼啪声中透出阵阵焦香。茶坊里,制茶师傅的双手在锅中翻飞,犹如游龙戏珠,灵动自如。“这叫‘杀青’,去青涩,留真香。”揉捻、包揉、烘焙……三十六道工序宛如一场修行,最终成就了条索紧结、色泽砂绿的干茶。那干茶蜷曲如铁,却暗藏着淡雅的兰香。此时,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安溪人总说铁观音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在这众多繁杂的工序里,处处都需要匠人的精心打磨,可以说铁观音是天、地、人共同孕育的精灵。
铁观音的韵味,不仅在于茶汤的醇厚,更在于这方水土孕育出的生命韵律。那些在晨露中苏醒的茶芽,在烟火里涅槃的叶片,在杯盏中重生的春天,都在诉说着中国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
当滚烫的开水冲入紫砂壶,茶叶在水中舒展如初,宛如穿越时空的仙子,将千年前的春天重新绽放。“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杯盖掀开的刹那,兰花香裹着蜜韵扑面而来,让人恍若置身春日杏林,心旷神怡。每一片茶叶都是时光的碎片,在沸水中舒展身姿,在唇齿间重获新生。初尝时微苦,细品却回甘生津,舌根处泛起层层涟漪,仿佛将安溪的春天酿成了永恒的芬芳。当第一缕春风拂过茶尖,所有的等待都化作舌尖的馥郁,化作安溪人骨子里的清香。
茶汤里沉浮的不仅是茶叶,还承载着郑和船队带回的月光。史载永乐年间,安溪茶随宝船下西洋,在满剌加国的王宫宴会上,苏丹饮后惊叹“此乃神仙甘露”。它的芬芳中飘荡着海上丝绸之路的驼铃,它的回甘里沉淀着中华民族与自然对话的智慧。
茶香穿越千年,至今依然在续写新的传奇。如今,这缕茶香又搭载着“一带一路”的风帆,在波斯湾的月光下开启新的篇章。这一缕茶香,早已融入安溪人的血脉,成为刻在基因里的文化密码,永远散发着迷人的芬芳。这一杯春茶里,藏着天地的馈赠、匠人的心血,还有代代相传的烟火温情。(桂孝树)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