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能源市场格局中,多晶硅正悄然迎来新一轮意义非凡的行业变革。当价格跌破成本线后,企业仓库里日渐堆积的硅料,以及随之而来的资产价值缩水等现实问题,给多晶硅企业带来不小的生存挑战。期货日报记者近期在新疆调研时发现,面对行业的周期性困难,当地多晶硅企业始终努力奋进。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阶段并非只是困境,反而是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蜕变升级期。即便当下处于价格低位的不利局面,这些企业依旧怀揣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在变革的浪潮中找准方向,立志在这一轮行业变革中脱颖而出,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稳步前行。
A 去库降产:困境中的权衡之举
“春节过后,几乎没在办公室见过销售同事。”新疆一家专注于多晶硅及相关高纯材料生产、销售及研发的企业的营销负责人孙红(化名)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为了消化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硅料,公司的销售团队全员带着样品奔赴全国各地。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多晶硅企业着实面临不容小觑的周期性挑战。由于供过于求的状况持续存在,多晶硅价格一路走低,企业库存也不断累积。
企业一边要应对价格下跌带来的利润缩水问题,一边得想办法处理日益增多的库存。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数据,截至5月7日当周,多晶硅现货市场成交清淡,价格松动。其中,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为39200元/吨,较2025年年初的41500元/吨下跌了5%。同时,多晶硅期货价格也持续下探。5月8日,多晶硅期货主力PS2506合约盘中触及34375元/吨的历史低位。另据百川盈孚的数据,截至5月7日当周,多晶硅工厂库存约为25.7万吨,处于近年来同期高位。
“仓库里的硅料,多存放一天,我们就要多承担一天的仓储成本以及资产价值缩水风险。同时,每生产一吨多晶硅,我们就要承受一吨的亏损。”孙红直言,他们的当务之急是全力消化现有库存。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满载货物的航船,不断涌入的新货(月产量10万吨)让船舱越来越满,而岸边等待卸货的码头(市场需求)却越来越少人问津,照此发展,船舱只会越来越拥挤,甚至可能导致船只不堪重负。只有先把舱内的货物卸下来(消化库存),轻装上阵,才能在波涛汹涌的市场中继续前行。
事实上,在行业自律要求等多重因素下,为了缓解库存压力、减少亏损,新疆众多多晶硅企业纷纷降低开工率。期货日报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当前,新疆多晶硅企业开工率均保持在50%以下,以低开工率的方式静候市场转机的到来。
企业降低开工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多晶硅市场阶段性供需失衡局面,但降低开工率并非长久之计。“原本那些固定存在的成本,诸如按年支付的厂房租金、逐年折旧的生产设备花销等,并不会因为开工率降低而减少。”新疆某多晶硅企业生产负责人曾民(化名)告诉记者,产品数量因低开工率减少了,那些固定成本就只能分摊到已生产出的产品上,企业若是长期维持低开工率,必然导致产品成本大幅上涨,进而加剧企业的经营压力。
不过,令人惊喜的是,面对当下的困境,多晶硅企业始终怀揣坚定信念。他们深知,眼前的困难只不过是发展路上的短暂阴霾,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行业必将迎来充满希望的黄金时期。
“有时候,长痛确实不如短痛,就像当下的多晶硅市场,不妨让价格跌得更猛烈一些。只有当价格真正跌到位了,整个行业才能实现彻底的出清,呈现焕然一新的发展局面。”在曾民看来,多晶硅目前所面临的困境,绝非阻碍前行的绊脚石,反而是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阶段。他认为,越是处在困难时期,企业越要沉下心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现阶段,多晶硅企业也在积极探寻应对之策。以曾民所在的公司为例,为了减轻亏损压力,公司仅有三分之一的产线正常运作,员工也是分成三批进行轮休。即便如此,公司也坚持给轮休的工人发放基本工资和缴纳“五险一金”。
B 迎接挑战:只为那坚守与突围
随着西南地区丰水期的临近,多晶硅市场迎来新的挑战。当前,市场格外关注西南地区是否会凭借丰水期的成本优势大幅提升开工率,使得原本就复杂的市场形势变得更加复杂。这样的话,西北地区多晶硅企业维持低开工率的做法似乎变得毫无意义。
“丰水期水电资源充沛,生产成本降低,哪怕生产出来的硅料一时半会儿找不到销路,对西南地区的企业来说,确实是个极具吸引力的生产时机。”对即将到来的丰水期,曾民并不担忧。他在和西南企业的交流中了解到,即便进入丰水期,西南地区的厂家也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把控开工率。
更为关键的是,企业普遍认为,就目前的市场状况而言,就算是在行业中占据头部地位、实力雄厚的企业,单独决定开工或者不开工,对整体市场而言,都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哪怕是整个行业停产一年,现有库存也很难消化完毕。”孙红明确表示,在当前周期下,他们其实不太在意硅料是否堆积在同行手中,毕竟大家身处同一个行业,有着相似的处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解决多晶硅市场供需错配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数据显示,2025年,多晶硅供应量预计约为159.89万吨,需求量预计约为133.34万吨,整体上,供应高出需求26.55万吨。
新疆企业的底气除了上述因素,还包括电价优势。相较于西南地区,新疆在电价成本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地企业认为,凭借这一优势,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新疆多晶硅企业大概率不会成为最先“倒下”的那部分群体。
期货日报记者在交流中获悉,新疆多晶硅企业的电价水平在0.22~0.38元/千瓦时,远低于其他地区。孙红比喻称,电价优势就像一道坚固的“护城河”,为新疆多晶硅企业抵御了不少来自成本方面的冲击。
更为重要的是,多晶硅企业拥有共识:行业前景广阔,谁能在这艰难的环境里熬得更久,谁就能在“春天”到来的时候,站在行业的潮头,享受更多的红利。
“企业前期投入了高额成本,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到技术研发的深入,每一处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资金,当然不愿意轻易放弃。”刘可(化名)在一家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企业担任销售总监,他告诉记者,虽然当下公司每个月都在亏损,亏的也不是小数目,但仍对行业抱有希望。加上公司当前资金充裕,几乎没有什么贷款,老板也愿意赌一把。
这样的心态也在其他企业得到了验证。“在财务会议上,财务人员明确告诉我们,产品能卖多少就卖多少,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账上有足够的资金来保障周转,即便销售情况出现波动,公司也完全有能力应对。”曾民眼神坚定地表示,公司其他板块业务盈利情况不错,能够持续地为多晶硅业务注入资金,助力多晶硅业务渡过难关,迎来行业回暖曙光。
谈及市场最为关注的成本问题,企业给出了自己的态度。他们直言不讳地称,成本论在当前的情境中意义不大。因为行业所面临的状况千头万绪,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单纯以成本高低来论结果,显然是过于片面的,无法契合企业实际运营中的诸多复杂情况。
“所谓的现金成本,只是企业购买原料时花掉的钱,而企业运营中涉及的成本较为复杂,不能只看现金成本。比如资金成本,不同企业的贷款负债率不同,导致企业的财务成本千差万别。比如折旧费,因折旧年数不同,企业折旧费有所差别。此外,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也都是要实实在在花出去的成本。”刘可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技术路线同质化程度较高,各家成本差异并不是因为技术和设备,而是因为原料、电价等因素。
他坦言,成本虽然是企业运营中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但行业的价格底线并非由成本主导,反倒是供需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左右着行业价格底线。在当下行情,大家更多是在拼家底。
C 别样故事:期货赋能实体经营
在多晶硅这个充满变数与希望的舞台上,还上演着别样故事。
多晶硅期货的上市,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企业与贸易商沟通合作的大门,让整个多晶硅市场焕发出新的活力。
“多晶硅期货上市之前,我们很少接触贸易商,各个企业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默默耕耘。”据刘可介绍,行业内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下游客户,都很少与贸易商打交道。
多晶硅期货上市后,产业企业对贸易商的态度出现大转变。“最近来拜访的客户,三分之二是贸易商,我们对贸易商的业务能力和市场资源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期待着后续能够愉快合作,一起在市场里闯出一片新天地。”刘可解释,之前和贸易商接触少,一方面是因为多晶硅期货还未上市,产品基本是点对点销售;另一方面是因为下游客户不认可贸易商,觉得贸易商的售后服务不及厂家。
现在,多晶硅企业普遍认为,把货物交给贸易商是相对省心的做法。“对我们来说,下游来买货必须付现款,不然不给发货,我们宁愿把货囤在仓库里,也不想搞账期。”曾民说,搞账期收钱的过程很让人头疼,而贸易商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推广渠道,把货交给贸易商,多晶硅企业就不用再担心下游的回款问题了。
当前,不少多晶硅企业怀揣着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成为多晶硅的交割品牌。“成为交割品牌,对企业来说就像获得了一张‘金名片’,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经济效益。”曾民认为,成为交割品牌意味着企业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权威认可。此外,企业与期现商、贸易商等的合作机会随之增加,有利于参与点价、卖交割、期转现等期货市场的各项业务,进而助力企业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份额。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企业正在积极开展期货业务人员的招聘工作。“随着集团业务的不断拓展,期货业务也日益增多。”刘可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行情,期货价格能够提供权威参考,帮助企业作出更为明智的决策。他认为,组建期货团队,能够帮助公司更好地把握市场脉搏。
不过,也有企业认为,期货市场专业性较强,实体企业应专注于生产,期货业务还是和专业机构合作为好。“我们在金融方面并不专业,很欢迎期现商过来交流探讨合作模式,我们也希望在交流中不断成长。”一家专注于多晶硅生产的头部企业的负责人方奇(化名)坦言,专业的事得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企业专心做好多晶硅的生产工作,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细作,才是发展的关键所在。
方奇认为,多晶硅期货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它所蕴含的价值和潜力正逐渐被企业认知。未来,众多产业企业必定会以积极且主动的姿态,去拥抱多晶硅期货,对贸易商的态度也会越来越开放。
“以前,贸易商介入少,是因为市场处于供应紧张状态,为了第一时间让货物进入下游,上下游直接点对点销售。在此过程中,贸易商很难买到货物。”方奇表示,多晶硅期货上市后,市场信息极大丰富,行业主体日益多元,现在,期现商、贸易商都积极参与进来,期货市场势必推动多晶硅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