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期货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快讯>正文

原木企业借“盘面套保+远期采购”模式逆市稳经营

2025-07-07 21:40:10   来源:   作者:黄佳祺

市场环境日趋复杂,期货工具已成为实体企业抵御风险的“利器”。原木期货的上市,为相关企业风险管理增添了新工具。A企业作为一家专注大宗商品全球贸易的国际化平台,主营木材及制品进出口与内贸业务,其通过“盘面套保+远期采购”模式应对风险、稳定生产,为同类型企业使用期货工具提供了有益借鉴。

价格波动加大

原木是木材工业核心原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装修、纸浆等领域。我国作为全球木材市场重要参与者,原木消费量与进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中新西兰以50%的份额稳居我国原木进口第一大来源国。但近年受房地产市场变化影响,原木现货市场波动加剧。

去年11月大商所上市原木期货,不仅为实体企业提供更真实权威的价格参考,更助力企业通过期货工具管理风险、应对价格波动。

今年2月以来,原木价格持续走低,材长3.9米的中A级辐射松现货价格从860元/立方米跌至780元/立方米。尤其是3月以来,原木现货波动加剧,外盘出口价与国内港口现货价出现明显倒挂。叠加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原木市场风险进一步放大。

对原木企业而言,如何在低迷的市场中提升抗风险能力,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确定基差是关键

企业需求分析

A企业与新西兰某原木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通过长协锁定采购渠道。3月下旬,A企业从该供应商处接收一批船货,JAS标准(原木检尺)数量约1万立方米,对应国标数量约1.3万立方米。但3月原木现货价格波动剧烈,进口现货价与市场价出现明显倒挂,A企业担忧未来价格下跌。传统贸易模式的局限性随之显现,企业转向期货衍生品寻求避险。

因A企业此前未使用过期货套保工具,故委托经验丰富的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协助操作。作为首笔基于原木期货定价的进口贸易,该项目是原木行业运用期货工具的创新尝试。

项目开展过程

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结合A企业需求,设计了“盘面套保+远期采购”方案,目标是优化采购成本。

第一步:现货分类,挖掘交割利润

A企业从事多领域木材加工,本批次船货包含4种辐射松原木:4米中A、6米中A、6米小A及K材,其中除K材外均为期货交割品。A企业精细管理现货,将其与主力合约LG2507价格对比,发现6米中A、6米小A存在交割利润,为销售开辟了新盈利路径。

第二步:确定基差,减少套保不确定性

套保过程中需动态跟踪基差变化,灵活调整策略以降低风险、提升效果。但本次贸易中,基差确定需攻克两大难题:其一为衡量标准差异——外商采用JAS标准,国内使用国标,两者在体积计算上因尺径衡量方式不同存在差异(国标检尺存在涨尺率);其二为汇率波动。

针对尺径差异,A企业直接按JAS数量对标盘面LG2507合约定价——毕竟现货尺与期货尺因人工、机器检测差异,本身存在一定误差;针对汇率波动,A企业按外商提单总价锁汇,将汇率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第三步:落地套保方案

3月下旬,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与A企业签订基差贸易合同后,客户便即期点价。经测算,4米中A的JAS采购成本定为989元/立方米,折合国标现货成本849元/立方米。同时,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以近平水的基差建仓,对冲风险。

截至4月下旬,原木2507合约盘面从高点849元/立方米下探至794元/立方米,累计下跌55元/立方米(跌幅6.5%);江苏太仓4米中A辐射松国标现货报价从870元/立方米跌至830元/立方米,累计下跌40元/立方米。按方案执行,A企业以低于市场价20~30元/立方米的价格采购原料,有效降低了成本、稳定了利润。

实现风险精细化管理

实施效果

A企业套保方案综合考虑基差风险、汇率波动等因素,实现了市场风险的精细化管理。经此操作,A企业合计节省采购成本30万元,有效应对了现货跌价风险。

核心亮点

作为原木进口大国,我国原木贸易长期以“一口价”模式为主,导致贸易商难以及时应对市场变化。近年地缘政治风险与国际贸易冲突频发,进口原木价格波动加剧,企业经营压力进一步凸显。借助原木期货,企业结合自身采购需求与贸易周期,通过基差贸易对冲价格波动风险,实现降本锁利。

行业启示

伴随市场环境变化,越来越多实体企业开始运用期货衍生工具管理风险。在此过程中,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通过实践持续优化服务、创新模式,助力实体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一是推动服务精细化,围绕实体企业需求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期货服务与产品,简化交易环节、降低损耗,提升套保效率;二是推进工具创新,发力期现联动、场外场内互补,在传统工具基础上创新,多维度激发期货市场功能,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三是加速数智化应用,依托数字化成果,针对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经营目标及市场状况,定制专属套保方案,综合运用多元衍生工具,开展全流程风险管理。(作者单位:浙期实业)

 
责任编辑: 马宁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