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恒生电子主办的“数智赋能新质领航”期货行业峰会在青海西宁举行。与会行业精英、专家学者及技术先锋围绕新形势下期货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金融实践、大模型思考,科技如何推动期货行业迈入更加稳健、智能、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等主题展开了探讨。
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金融科技助力期货业务发展
2025年,人工智能(下称AI)和智能化技术应用已成为深刻改变金融行业格局的核心驱动力。对期货公司而言,积极拥抱并深度应用AI与智能化技术,是其在激烈竞争中实现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引擎。科技赋能不仅能优化现有业务流程、提升效率,更能催生新的服务模式和商业价值。
恒生电子副总裁张慧海在致辞中介绍,当前期货行业发展呈现出四个结构性趋势:政策与监管更趋完善、品种创新与功能深化趋势显著、机构化与专业化进程加速、数智变革与科技赋能全面深化。
“期货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每家期货公司都要寻求自身的特色化发展道路。”新湖期货总经理金玉卫说,新湖期货以研究为出发点,构建了“五线四板块”投研体系,通过及时捕捉品种的趋势性机会,为客户提供策略支持与交易性业务服务。通过资管和风险管理业务,公司既实现盈利增长,也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形成业务良性循环。
“未来,期货行业将朝着国际业务提速、金融期货爆发、数智赋能深入、服务实体融合的方向深化变革。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拓展市场边界、提升行业集中度、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加速创新。”张慧海说。
当前,加强自主可控能力建设已成为行业确定性趋势,也是本次峰会讨论的焦点。对此,光大期货CIO杨景涛认为,核心系统信创成为一件迫在眉睫、不得不做的事。期货机构应看准时机,找到适合自身的方法论,扎实推进核心系统信创进程。
“在此背景下,我们围绕全栈信创构建新一代系统,从长期视角来看,新一代系统要满足期货业务高可用、低延时、高并发的交易需求,又要在差异化业务上有个性化、定制化能力,支持期货公司更灵活地开展业务创新。”恒生电子业务专家苏俊说。
数据显示,当前经纪业务占期货公司营收的90%,期货业务面临同质化加剧、头部集中效应显著等问题。“在新形势下,期货公司可以从提升服务质量、加速境外业务布局、提升量化交易产品竞争力、发展定制化路线等维度破局,提质增效。”恒生电子冷学东表示。
当前,监管新规正推动量化交易规范化发展,这将催生新的机遇和行业标准。提升量化交易产品竞争力,应以技术纵深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如通过AI量化工具推动量化平权,实现业务效能全面升级。
提升服务效能
期货公司加大技术转型投入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专家聚焦新形势下期货业务创新发展方向、核心系统信创规划、AI技术应用等话题。
“从2018年开始,我们便积极推动期货数字化转型,不断拓展数字期货的应用场景,实现‘浙期汇’等产品的落地应用,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依托。面对AI带来的机遇,我们不仅将其引入现有数智产品,还开发出更多有用好用的期货数字平台。”浙商期货副总经理杨胜利说。
AI应用、数字化转型都是技术问题,最终要解决的还是业务转型问题。当前大模型技术虽然具备较强的通用能力,但在垂直领域的深度应用仍面临投入产出比的挑战。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大模型视为技术工具,而应将重点放在从功能实现到服务升级的转变上,将传统的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式服务,从而真正赋能业务转型和价值创造。”永安期货CIO周伟明说。
在大模型技术场景化落地方面,创元期货技术总监周海斌提出了三个关键点:其一,基于大模型深度语义理解实现精准意图识别,通过专项规则引擎进行合规校验,并建立自身测试优化、用户反馈的闭环架构持续优化交互质量,构建三层保障体系;其二,基于“自建算力基座+弹性云脑”混合算力架构,通过智能动态调度算法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与成本效益最大化;其三,融合结构化业务流程与非结构化文档数据,构建高质量期货领域垂类语料库,覆盖90%+业务场景,建设专属知识库。
关于数字化转型,恒银期货总经理汤志江介绍,需要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统筹规划、推动落地,可以采取“先用起来”的策略,让各部门搭建应用场景,通过数字化的形式提高效率,重点聚焦结算、交易、合规等核心环节的效率提升。同时,要注重提高员工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随着技术应用成本降低,AI平权也能成为中小期货公司的机会。
实际上,当前大模型发展仍处于快速迭代阶段,面临着幻觉问题、响应时效等难点。目前,行业内的模型部署方案相对简单,业务场景是否需要用到大模型?大模型适不适合期货客户的层级?
中信建投期货CIO谢乔如介绍,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一方面,需要基于数据中台和CRM系统,通过技术手段洞察客户需求,建立有效的触达机制。另一方面,要突破自媒体、渠道引流等同质化竞争,构建“售前—售中—售后”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针对互联网客户业务生命周期短的痛点,通过优质服务和体验优化延长客户留存时间。
今年年初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火爆,期货行业也积极拥抱大模型,很多期货公司的高管都在担忧会错过大模型带来的“红利”。不少公司也在积极探索相关应用场景的落地,已在知识问答、电话回访智能审核和投研报告分析等场景进行了尝试。
“在信创建设方面,在核心业务系统改造上我们已完成主App单轨上线、灾备等项目。需要关注的是,当前信创产品品类繁多,各家采用的方案各异,后期可能会出现因为信创产品线收敛带来的服务不到位问题、供应链风险问题,需要期货行业共同探讨应对机制,做好技术风险的管控。”中泰期货CIO裴英剑说。
与会人士认为,技术创新方面,每一轮的技术革新都带来行业生态的重要变革。在金融科技赋能行业发展的当下,期货公司应当抓住大数据、大模型和AI技术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机遇,更好地实现数字化转型。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