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为104194万吨,同比增长1.2%;铁精粉产量为28402万吨,同比下降1.5%。同期,铁矿石进口量达到123655万吨,同比增长4.9%,约占全球铁矿进口总量的72%,我国铁矿石对外依赖度达到81.3%。为提升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国家相关部委和中钢协会于2022年1月10日提出“基石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国内铁精粉产量37000万吨、废钢消耗量30000万吨、海外权益矿产量22000万吨。然而,从2025年1—6月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铁精粉产量仅为13775万吨,同比下降7.97%。结合当前国内铁矿企业的生产进度及产能释放安排,“基石计划”各项目标实现难度较大。
2025年国内矿山新增产能投产情况
2025年内将有6个铁矿石开发项目贡献新增产能。其中,太和铁矿、马城铁矿和思山岭铁矿为原矿处理能力超过1000万吨的大型矿山,具备较强的产能释放潜力。结合各项目的工程建设进度及产能释放节奏测算,预计这6个项目在2025年可合计贡献约656.5万吨铁精粉产量。以下将对各个项目情况作进一步说明:
1.太和铁矿1000万吨采选扩建项目
太和铁矿1000万吨采选扩建项目是中国宝武钢铁集团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隶属于重钢集团旗下的重钢西昌矿业有限公司,并由宝武资源有限公司统一管理。项目自2016年启动建设,2022年被列为国家“基石计划”重点铁矿项目,对落实“基石计划”各项目标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该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近郊,已探明工业储量2.36亿吨,远景储量达9.5亿吨,平均地质铁品位为30.54%,同时伴生钒、钛、镍、钴、铜等多种有价金属,选矿性能良好,是攀西地区四大钒钛磁铁矿中综合利用价值最高的矿区之一。此次扩建是在原有300万吨原矿处理能力、年产109万吨铁精粉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完成后将实现1000万吨原矿处理能力,年产铁精粉360万吨,钛精矿40万吨,硫精矿6.5万吨。截至2025年2月,项目已完成总投资进度的71%,主要子项工程推进顺利,采场基建剥离工作已完成。预计项目将在2025年四季度实现局部投产,并于2026年实现全面投产。根据当前建设进度与产能释放节奏测算,预计2025年将新增铁精粉产量约20万吨。
2.西昌矿500万吨极贫综合回收利用工程
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丰富,但表外矿(铁品位小于15%)占比超过60%,长期以来由于品位偏低、选冶难度大,被视为难以开发利用的“呆矿”。重钢西昌矿业有限公司实施的年处理500万吨极贫矿综合回收利用工程,是国家“基石计划”重点支持项目之一,旨在破解攀西地区极贫钒钛磁铁矿高效利用的技术瓶颈。该项目聚焦太和矿区铁品位为8%–20%、TiO₂含量为3%–8%的极贫矿资源,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资源的高效转化,是落实《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中“提高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利用水平”目标的典型示范工程。项目于2022年6月立项,2024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截至2025年5月,工程已进入设备安装收尾及全流程调试的关键阶段,预计将于2025年9月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6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铁精矿50万吨、钛精矿16万吨,年产值约2.3亿元,对提升西南地区铁矿石自给率、推动“基石计划”落地实施具有积极意义。结合当前工程进度,预计2025年可新增铁精粉产量约12.5万吨。
3.钟九铁矿200万吨采选建设工程
钟九铁矿由安徽马钢矿业资源集团姑山矿业有限公司钟九矿业分公司负责开发建设,马钢矿业隶属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是中国宝武重组马钢后启动的首个重大矿产资源开发项目。该矿山的建设对缓解马钢作为华东地区重要钢铁企业长期面临的铁矿石高对外依存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钟九铁矿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处于长江中下游铁矿成矿带的核心区域,是姑山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安徽省当涂县钟九铁矿勘探地质报告》,该矿资源类型为磁铁矿,探明资源储量为6453.68万吨,平均铁品位为35.07%。马钢自2004年获得该项目探矿权以来,历经十余年,陆续完成项目核准、安评、环评等14项行政审批手续。自马钢于2019年纳入中国宝武体系后,钟九铁矿于2020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截至2025年2月,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约80%,预计将在2025年9月实现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处理原矿能力200万吨,年产铁精粉77万吨的生产能力。根据工程进度测算,2025年预计将新增铁精粉产量约19万吨左右。
4.滦南马城铁矿
滦南马城铁矿由中国首钢集团旗下的首钢滦南马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马城矿业”)负责矿山的建设、生产运营及销售。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2014年原国土资源部将该矿资源配置划拨给首钢集团,原持有权益的河钢集团通过协议转让退出。马城铁矿是国内首个采用“全流程智能化充填开采”技术的特大型地下矿山,亦是央企主导、地方参与的资源合作开发典范。该矿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矿区面积达10.08平方公里,属特大型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共含17个矿体,矿石平均铁品位为35%,资源储量约9.95亿吨。项目自2018年启动建设以来进展稳步,已于2025年3月实现局部投产,预计到2025年底实现全流程达产。届时,将具备年产铁矿石2200万吨、铁精粉737.5万吨的能力,可满足首钢集团约15%的自产矿需求。结合项目当前进度及产能释放节奏,预计2025年将新增铁精粉产量约430万吨。
5.翠宏山铁多金属矿一期复产项目
翠宏山铁多金属矿最初由西钢集团、河北建龙矿业、省第六地质勘察院和伊春林管局四方合资成立翠宏山矿业公司运营,后经哈尔滨盛龙公司收购建龙股权后建龙退出。由于股权结构不清晰,管理混乱,2019年5月17日该矿在违法开采+190米以上水平矿体时发生地表塌陷,库尔滨河水涌入井下,造成43人被困、7人失联、直接经济损失1 918万元,项目由此全面停产。2024年,建龙通过关联企业增资扩股,将股权比例提升至85%,为复产扫清了障碍。翠宏山铁多金属矿一期复产项目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克林镇,属大型矽卡岩型矿床,赋存于翠宏山成矿带中。矿区资源总量9 891.7万吨,涵盖铁、钼、钨、铅、锌、铜等六种金属,其中铁矿石储量6 834.6万吨。项目于2024年4月启动复产建设,2024年10月具备试运行条件,2025年5月实现全面复产。复产后,一期工程将形成年处理原矿160万吨的能力,年产铁精粉85万吨、锌粉1.28万吨。结合当前建设进度与产能释放节奏,预计2025年可新增铁精粉约50万吨。
6.思山岭铁矿一期工程
本溪思山岭铁矿由本溪龙新矿业有限公司负责运营,隶属于北京建龙集团。一期工程被列为国家“基石计划”重点项目,也是国内首个实现“双超”(超大规模、超深井)投产的铁矿开发示范。项目于2013年完成生态环境部环评批复,2015年取得采矿许可证,原计划2019年投产,但因2018年6月5日发生重大炸药爆炸事故导致12人遇难而全面停工整改。2022年恢复建设后,前750万吨产能工程于2024年1月进入试生产,并在2025年2月南芬区政府工作报告中确认正式投产;与此同时,后750万吨产能工程同步启动,预计于2027年实现全面达产。思山岭铁矿位于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思山岭满族乡,设计采选规模为1 500万吨/年,分两期各750万吨建设。一期主井深度达1 505米,堪称亚洲铁矿行业最深井。矿床为鞍山式沉积—变质型,探明铁矿石储量24.84亿吨,平均品位31.19%,硫、磷含量分别低于国家一类标准5.9倍和5.29倍,矿石品质优异,适宜生产高端“人参铁”。目前,项目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预计2025年底前可实现设计产能的80%(约600万吨/年),并于2026年实现全面达产。结合产能释放节奏,预计2025年可新增铁精粉产量约125万吨。
“基石计划”目标落空深层原因
2025年,根据“基石计划”目标,国内铁精粉产量需达到37 000万吨;而2024年铁精粉产量仅为28 402万吨,2025年1—6月产量仅13775.3万吨,同比下降7.97%,且处于季节性低位。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铁矿价格重心下移导致高成本国产矿开采意愿下降
需求方面,2024—2025年间,中国房地产处于下行周期,需求持续疲软;供给端方面,主流矿山加大资本支出,铁矿石产量创新高。在供需博弈下,普氏铁矿石价格自2024年初137美元/吨的高点,最低下跌至80美元/吨,2025年1—5月长期维持在100美元/吨以下。
我国铁矿石分布不均、平均品位约34.5%(澳大利亚和巴西矿石多在50%—60%以上),且以地下开采为主,需进行采选加工,另需承担环保和税费成本,同时运输主要依赖铁路和公路,单位成本显著高于海运,综合成本约80-90美元/吨。随着价格重心下移,开采利润被大幅压缩,矿山企业自主开发新矿的意愿明显降低。
2.环保政策与资源整合推高准入门槛
政策层面,2024年4月,自然资源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将绿色矿山建设从“示范引领”转为“全面推进”,要求到2028年底,90%的大型矿山、80%的中型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同年1月,河北省自然资源厅等12部门发布《河北省非煤矿山综合治理规划(2023—2030年)》,提出严格控制矿山数量、推动资源整合,对未达标中小矿山实施关停,以2025年大中型矿山比例提升至36%以上、2030年达到40%为目标。东北三省均执行《冶金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并通过地方立法加强管控,例如吉林省的“三个一批”整治行动、辽宁省的《鞍山市矿山扬尘污染防治规定》、黑龙江省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等,均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矿山进行关闭或整合,推动企业投入更多用于生态修复。此类政策虽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但也使矿山企业在环保投入上增加了资本支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新的投资意愿。以河北钢铁集团庙沟铁矿为例,其年处理能力300万吨的矿井,需额外投入2 753万元用于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
3.国内铁矿石开采投资增速偏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5月全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5.8%,黑色金属采矿业增长8.4%,而煤炭开采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19.9%。结合行业引导政策可推断,铁矿石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对较低,这进一步限制了产能扩张步伐。
2025年“基石计划”铁矿石产量目标完成难度较大
受铁矿石价格下移以及政策向绿色矿山引导等政策面影响,铁矿石资源逐渐流向有资质、有开发能力的矿山开发企业,中小企业被合并或淘汰,目前铁矿石开采行业正处于从量到质转变的阵痛期。根据2024年以及2025年1到6月铁精粉产量,结合2025年国内矿山新增产能投产情况来看,预计2025年全年铁精粉产量距离“基石计划”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作者单位:中州期货)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