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动中锚定价值
近日,期货市场资金总量时隔两年再创历史新高,产业客户参与度持续稳步提升。在笔者看来,这是我国经济转型期间企业风险重构与制度红利的共同映射,同时印证了期货工具从“金融衍生品”向“经营必需品”的角色蜕变。未来,期货市场唯有紧扣“监管精准化、品种场景化、服务下沉化”三大主线,才能真正锻造为经济波动的“减震器”与资源优化的“配置器”,在不确定性的浪潮中为我国经济锚定稳健前行的确定性坐标。
数字背后的宏观坐标
据统计,截至2025年7月底,期货市场资金总量约1.82万亿元,较2024年年底增长11.6%。这个增幅看似温和,实则发生在全球地缘冲突此起彼伏、美元指数高位震荡、全球主要经济体复苏节奏分化的大背景下,因此尤显珍贵。
经济总量扩张的“分母效应”。2025年上半年,我国实际GDP同比增长5.3%,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连续两年均高于疫情前水平。我国实体经济盘子不断扩大,对套保和资产配置的需求自然水涨船高。
通胀剪刀差下的“避险需求”。我国CPI与PPI处于背离局面,下游利润被侵蚀,上游又担心政策调控。企业唯有通过期货锁定原料或成品价格,才能稳定现金流。
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的“流动性效应”。央行综合运用结构性工具释放基础货币,资金成本下降使企业参与套保的成本显著降低,产业客户敢于把更多库存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
“18.5%”的三重密码
笔者注意到,截至2025年7月底,包括产业客户在内的一般法人客户权益增幅显著,较2024年年底增长18.5%。这一亮点并非偶然,而是“政策—产业—市场”正反馈的结果。
政策端——丰富品种工具,实施手续费优惠。监管层表示支持上市更多符合产业需求的新品种;地方政府引导交易所与产业企业深度合作,通过培训、咨询等方式提升企业套期保值能力;各大期货交易所实施套期保值交易手续费优惠政策等。
产业端——集中度抬升后的“刚需”。龙头企业在长单定价、库存调配等过程中对期货工具的依赖度更高。同时,他们通过基差贸易将风险管理向下游中小贸易商扩散,形成“以大带小”的杠杆效应。
市场端——做市商与“保险+期货”双轮驱动。2025年有多个期货品种引入做市商,近月合约买卖价差缩窄,产业客户不必担心流动性;“保险+期货”试点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民与龙头企业共同参与,打通了从田间地头到期货盘面再到保险理赔的闭环。
期货市场的“四维演进”
品种维度——从商品到“商品+碳+数据”。预计全国碳市场将于2026年纳入电解铝、水泥,同时碳期货也呼之欲出。随着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基于电力、算力、航运运价的数据衍生品将成为蓝海。
参与者维度——从“散户主导”到“三足鼎立”。未来,专业机构与产业客户占比将不断提升,自然人占比则下降,市场深度与定价权同步增强。
技术维度——从集中撮合到“区块链+物联网”交割。数字仓单、智能合约将实现交割流程7×24小时在线,交割成本预计下降30%,为中小企业打开参与期货市场的大门。
制度维度——从国内大循环到“国内国际双循环定价”。上海原油期货、20号胶等品种已初步形成区域性定价基准。下一步,应通过结算价授权、跨境挂牌等,把“中国价格”嵌入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体系。
服务实体经济的五大路径
价格发现——建立“产业链景气指数”。期货交易所可联合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发布基于期货价格的“钢铁景气指数”“化工产能利用率指数”等,用公开透明的信号指导产业链上下游排产和库存管理。
风险分层——打造“基础套保—基差贸易—期权保护”三级工具箱。对小微企业推出标准化期权产品,研究出台权利金补贴政策,降低其初次入场门槛。对大型企业提供“含权贸易”解决方案,把期货、期权、远期、掉期等并入长单合同。
数字金融——仓单质押2.0。运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库存,结合区块链不可篡改特性,实现“存货动态质押—银行实时放款—违约快速处置”,使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区域协同——建设“期货+港口+产业”示范区。在山东、长三角、珠三角等大宗商品枢纽区域,整合港口物流、保税仓储、交割仓库、产业基金,形成期现联动集群。示范区企业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交割费用减免等一揽子政策。
人才培养——推出“首席风险官(CRO)”认证。可研究设立CRO资格考试,把期货套保、合规披露、衍生品会计等纳入必修课,重点培养CRO持证人员,更好服务上市公司和国企进行风险管理。
让期货成为实体经济的“稳压器”
数据只是结果,深层逻辑是中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再定位:从“成本中心”转向“定价中心”,从“被动接受波动”转向“主动管理风险”。期货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既需要交易所的品种创新、监管层的制度包容,也需要产业企业把期货融入日常经营,更需要金融与科技跨界融合。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套保视为“标准动作”,当“中国价格”被写进全球贸易合同,当农民、工厂、贸易商都能用期货语言对话,中国企业就拥有了穿越周期的底气。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期货不是投机的符号,而是实体的锚;不是远方的喧嚣,而是近处的灯火。(作者系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