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期货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要闻>期货行业>正文

玉米挤走大豆 本土油企无豆可收

2013-06-17 13:18:00   来源:   作者:

 就在国际大豆价格上涨、国内大豆低迷之时,农业部又连续批准发放了三个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安全证书。
  
  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转基因大豆价格近期连续上涨,而国内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价格却在低位徘徊。从3月26日到上周收盘,国际大豆(转基因)期货价格已经上涨了超过6%,而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国产大豆期货价格却下跌了1%。
  
  有专业人士认为,这一时间段正是影响国产大豆播种的重要时期,国产大豆价格低迷,进口大豆冲击以及其他因素已经严重影响了大豆主产区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国产大豆无论在价格还是发展空间上都面临危局。
  
  种植意愿降低
  
  不久前在东北地区进行产业调研的一德期货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晓威表示,由于今年东北春播期间水分大、雨水多,作物种植期普遍比往常推迟了7到15天,部分种植时间落后地区的农场和农户正抓紧时间春播,但整体完成率不足50%。
  
  而且由于去年雨雪天气频繁,部分农场地块的玉米还没有收割,也影响了新一轮作物的种植。从种植品种的选择来看,以黑龙江地区为例,今年仍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目前大部分农民宁愿等待时机播种玉米而不愿意种大豆,在不少适合大豆种植的农田却看不到大豆的踪影。
  
  李晓威考察的牡丹江地区穆棱市是黑龙江东部最重要的大豆物流和贸易中心,曾有“大豆之乡”的美誉,可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当地部分农户虽然保留了田地进行大豆种植,但大豆种植面积却相比往年同期严重下滑,当地农民从种植传统的榨油用大豆转向种植高蛋白大豆。
  
  正在黑龙江省鹤岗市收购国产大豆以备非转基因豆油生产的瑞福达油脂有限公司的王经理称,很多依托重要的国产产区进行生产的大豆油压榨企业现在都已停工。“即便在传统的主产区附近,国产大豆的收购也是越来越难。由于国产大豆种植收益不高,东北地区不少农民放弃大豆而改种玉米。”
  
  对于坚持用非转基因大豆生产的企业来说,当前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无豆可榨。而在和用进口大豆进行压榨的油脂企业竞争时,国产大豆出油率又偏低导致压榨成本较高,使得进口大豆油乃至豆粕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在收购难和成本劣势的双重压力下,最终部分国产大豆油生产企业选择了消极停产,国产大豆的危局已经蔓延到了整个产业链。
  
  目前,东北地区农民手中的大豆数量比往年下滑严重,留在农民家里的大豆大多质量不好。
  
  然而,货源的稀少并没有带动国产大豆价格走高,当前东北地区油用大豆收购价为3.4元/千克至3.6元/千克,由于当地部分坌油厂停产,油用大豆采购略显冷清。相比而言,销往南方进行豆制品加工的高蛋白大豆的购销较为旺盛,收购价格为4.6元/千克至4.8元/千克。
  
  国内著名的油脂加工企业九三油脂也面临着生产困难的局面。李晓威告诉记者:“今年九三油脂难见曾经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公司厂房和生产基地的面貌反映不出这里是国内著名的大豆油脂生产企业。目前维持生产的国产大豆原料都是采购自外地市场,很少来自当地农民。”
  
  在国产大豆产量减少的同时,国外转基因大豆进口的脚步却没有停歇。国都期货农产品研究中心副总监鲁娟介绍,截至5月7日,国内大豆进口港口库存为374.49万吨。随着之前被延迟发货的进口大豆运抵,再加上常规的订单,5月至7月大豆进口规模有望创新高,预计总进口量或推升至近1900万吨,较上年同期高出13%。进口大豆加紧占领中国市场的脚步,令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嗅到了危机的味道。
  
  玉米挤走大豆
  
  有气象研究认为,今年我国节气或将推迟半个月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春季低温雨雪等恶劣天气频频光顾东北地区,导致春播整体推迟。
  
  在李晓威考察所经地区,农户今年的播种时间集中于5月中旬,而去年的播种时间则集中于4月底至5月初,部分低洼田地甚至由于内涝严重,播种才刚刚开始推进。
  
  “低温雨雪非常不利于玉米的种植,同时由于种植时间推后,到了9月份玉米收获还要面临早霜的考验,但即便是这样,东北农户也宁愿等待墒情好转种植玉米,也不愿种植已经可以播种的大豆。”李晓威表示。
  
  农户和农场大规模弃种大豆改种玉米的主要原因在于种植效益的巨大差异。李晓威算了这样一笔账,2012年一亩地生产玉米1000斤左右,售价1.05元/斤,可收入1050元,而同样的一亩地如若改种大豆,则只能产出260斤至270斤,远远不足玉米产出量,而大豆的售价约为2.2元/斤,那么种植大豆的农民从每亩地仅能得到不足600元回报。所以即便今年种植时间延迟,农民仍倾向种植玉米。
  
  从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和玉米行情来看,9月份交割的玉米期货价格在2400元/千克左右,处于3年来的高位,而9月份交割的国产非转基因大豆期货价格为4800元/千克,如果考虑到产量的因素,种植国产大豆收益明显低于种植玉米。
  
  令人忧心的是,农民大豆改种玉米热情高涨的趋势,可能将一直延续下去。“一方面,国家大豆收储力度不够,大豆种植面积减少难以阻挡;另一方面,大豆成本高企,农民收益有限。虽然今年玉米播种进度较往年晚,但由于播种前后气温回升较快,土壤墒情较好,整体上对产量影响不大。”李晓威表示。
  
  需要警惕的是,目前种种因素都促使农民种植玉米的收益远远大于大豆,然而一旦大豆种植就此严重萎缩,那么影响的将不仅仅是一年的大豆产量,甚至会破坏国产大豆上下游的产业链。如果产业链受损,国产大豆的生产种植将元气大伤,最危险的后果是——大豆、油脂、豆粕饲料将更容易被国外企业所控制。(国际金融报)
  
  相关报道:农业部放行3种转基因大豆或因大豆自给不足(南方日报)
  
  昨日,国家农业部对三款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发放安全证书的说明引发市场质疑。质疑主要集中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上,但也有媒体对农业部在短短20天内批准了这三种转基因大豆的程序和过程提出异议。
  
  3种转基大豆引发关注
  
  此前,1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予以证实,农业部确实发放了3种转基因大豆进口安全证书。抗除草剂大豆CV127、抗虫大豆MON87701和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三个转基因大豆新品种获得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其中前者为巴斯夫农化有限公司申请,后两者为孟山都远东有限公司申请。
  
  昨日有媒体爆料称,其所获得的一份政府信息公开答复书显示,至少在今年5月20日前,农业部尚未收到过RR2大豆(即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安全证书的申请。农业部在短短20天内发放证书,这似乎有“不透明”之嫌。
  
  审批历经三年专家称安全
  
  此番转基因大豆许可的发放是否科学严谨?这是目前民众对新增加的3种转基因大豆最大的疑问。
  
  对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于发此前曾通过媒体表示说,这三种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中国对这三个转基因大豆新品种的安全评审非常慎重,审批历时三年,经过了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验证试验才批准发放的。”
  
  据彭于发介绍,2010年3月,抗除草剂大豆CV127向农业部提交申请,此后进行了真实性、食用安全、环境安全的相关验证试验,2012年3月递交安全证书申请,经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于2013年6月13日批准发放。其他两种转基因豆新品种也经过了相同的申请、验证、评审和批准过程。
  
  新批准的三个转基因大豆品种,是在其他国家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又安排相关单位在国内也分别开展了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验证试验。这三个品种都进行了生存竞争能力及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环境安全检测和抗营养成分检测及食用安全检测。
  
  大豆自给不足是放行主因
  
  事实上,此前已有五个转基因改良大豆被批准为进口用作加工原料。而引进转基因大豆的主要原因则是我国大豆的生产远不能满足自足。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王丰表示,“国内大豆自给率低,有引入转基因大豆的必要。”他介绍道,目前我国将近有40%的大豆都需要进口,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大豆种植的规模效应不足,所以在成本上不如进口大豆;与此同时,国内大豆的含油量不如进口大豆,所以很多加工大豆都采用的是进口大豆。
  
  “转基因食品在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损耗下给农民带来效益上有优势,所以我们生活当中越来越离不开转基因,农民也离不开,未来这种转基因很可能会逐渐被认同。”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这一次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大豆主要是强化了抗除草剂的基因”,王丰说道,“其原理就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让大豆本身产生某种蛋白质可以抗除草剂。不过,我们要注意到这种大豆并不是用来直接食用的,而是用在榨油等加工环节上,在这过程中,以上使用转基因技术生成的物质会被分离去除。从理论上来讲,这也就保证了使用这种大豆所榨取豆油的安全性。”
  
  相关报道:2012年大豆进口量再创新高产业政策酝酿调整(经济参考报)
  
  中国大豆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海关总署发布数据称,2012年中国进口大豆5838万吨,增加11.2%,进口均价为每吨599.3美元,上涨5.8%。
  
  与此同时,国产大豆生产和加工业不断萎缩,这也再次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近期国务院及大豆协会有关人士正在东北产区就大豆产业进行调研。农业部、财政部、商务部和工信部等多部委也在着手研究大豆新政策。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大豆进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进口量相比2004年增长189%。2011年,国内大豆产量仅为1449万吨,大豆对外依存度达到80%。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进口创新高说明中国大豆需求整体上仍在增加,由于对外依存度过高,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的传导和冲击非常明显,粮食安全存在隐患。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徐雪高认为,由于比较效益低,东北大豆种植面积近几年每年以20%的幅度递减,从2009年的6000万亩减少到4000万亩,农户大量改种玉米和水稻。现在国内大豆单产约为每亩230斤,进口5800万吨大豆相当于“进口”了约4亿亩耕地。
  
  “尽管大豆进口有助于缓解国内大豆供需矛盾,平稳市场价格,但仍需将大豆的自给率保持在合理水平。”李国祥认为,国内大豆产量和国家收储量应达到2000万至3000万吨,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对大豆的话语权。如果国际市场出现炒作和价格的大幅波动,中国可以通过调节进口节奏和力度的方式来应对。
  
  徐雪高说,除了生产环节,大豆政策还要从收购、加工和流通等整个产业链角度予以考虑。据介绍,国产大豆加工企业从原料收购、储存到管理、加工,每吨成本相比沿海的进口大豆加工企业高出70至80元。此外,大豆进口可以采取信用证贷款的方式,延迟3至6个月付款,而国产大豆采购是现金交易,企业的资金成本更高。
  
  当前,业界及粮食专家对于调整大豆价格支持政策的期望较高,其中差价补贴被认为是替代临时收储的更优政策工具。李国祥认为,大豆临时收储存在很大弊端,如果企业购买顺价销售的临储大豆,成本将明显高于采购进口大豆,导致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国家有必要加强和完善对大豆的支持保护政策,理顺价格机制。
  
  据了解,差价补贴,即制定可以使农民获得合理收益的目标价格,该价格高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部分,由政府对农民予以补贴。徐雪高认为,通过差价补贴的方式,市场上会形成三个价格,包括最低收购价格、市场价格和目标价格,这样的价格体系能够保障农民再生产和收入增加,同时又可以发挥市场定价机制,不会像临时收储价格那样对市场产生过多影响。
  

 
责任编辑: 期货日报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