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资产管理大会暨首届大宗商品高峰年会”在杭州召开。与会专家认为,经过清理整顿之后,大宗商品市场正经历着“凤凰涅槃”式洗礼,也标志着这个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应当积极推动场内场外衍生品市场提供差异化需求,坚持走国际化道路,进一步提高期货市场在国际大宗商品中的话语权。
“中国期货交易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只限于国内交易,这样是完全孤立的,没有加入到国际竞争的队伍中来。当他们变成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交易所,对中国经济的真正价值和竞争优势才能得以完全体现,资本市场会更加有效,帮助中国从储蓄国变成投资国。”“全球金融期货之父”、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终身荣誉主席利奥·梅拉梅德在会议上表示。
“中国的企业和消费群体已经达到一定经济规模,有必要引入一些风险管理工具,以便在全球范围内更快发展。”梅拉梅德建议,中国必须继续采取一些措施,保证现金市场的高流动性。他认为,良好的流动性对于一个稳健的市场至关重要。只有在这样的市场参与者才能够在不扰乱价格的情况下,快速有效地进行买卖。
“中国经济需要更多的金融工具来加快资本市场发展,为了预防风险和意外的发生,中国也必须开始应用更多的金融工具。”梅拉梅德说,中国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经济已经达到全新水平,但全球化程度并不高,阻碍了国际知名公司以及中国公司从事国际扩张,新兴群体也很难在国际投资组合中获利。
他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最大利益将流向中国市场和消费者,就像邓小平提出的“黑猫白猫”理论,中国应当加快交易所国际化步伐,抓住全球资本市场中的“老鼠”。
梅拉梅德引用了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的话:“中国要实现其新的经济模式,首先必须引入竞争。”梅拉梅德认为,一个开放强大的货币市场是主要工业大国的重要特征,全球化是一条能让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路径。
掌握定价权之路仍漫长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证券期货专家胡俞越表示,中国加入WTO后,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因素成为左右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的重要力量,全球大宗商品市场80%以上的增量需求来自中国,能源价格和工业金属价格也从当年开始一飞冲天。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国,消耗了全球45%的能源和原材料,但创造了不足全球8%的经济总量,这样的结构是不能持续的。
“黄金的黄金时代结束了,意味着大宗商品的黄金时代结束了。”胡俞越称,过去12年,大宗商品基本上处于卖方市场,三大铁矿石集团在过去几年中所获取的利润相当于中国整个钢铁产业利润总和的三倍以上。今天,大宗商品已进入买方市场时代。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国,但大宗商品定价权牢牢掌握在国外资本手中,这对于中国商品贸易极为不利。
与会专家认为,决定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取得商品定价权的因素很多。首先是交易所的影响力。一个国家要掌握商品的定价权就必须有一个对国际有影响力的期货交易所。交易所中商品交易量越大,交易越活跃,就越容易掌握商品定价权。芝加哥、伦敦、纽约三大交易所中的产品交易很大、很活跃,所以他们掌握了定价权。随着中国期货市场不断发展,中国一些品种的交易量也非常庞大。但中国的期货交易市场仍然不完善,对于外国投资者准入限制较严格。
其次是本国产品的产销量。一个地区相关产品的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比重越高,在相关产品的国际贸易占比越大;或者一个地区的相关产品的消费量占比越大,产品来源多元化程度越高,这一地区越容易掌握定价权。
中国还缺乏权威的统计分析机构。美国之所以能够轻松控制全球农产品(行情,资金,股吧,问诊)价格,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有关机构报告具有权威性。例如,美国农业部每周、每月、每季度都会出台产品相关报告,这些报告成为此类商品走势的重要参考资料。
此外,中国缺乏金融期货人才。芝加哥、伦敦、纽约这三大交易所均有充足的金融人才,金融市场起步早,培养储备了大量相关人才,为他们掌握定价权奠定了人才基础。
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刘志超表示,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期货市场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行业综合实力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业态结构和服务手段不能完全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特别是个性化需求。监管体制和监管理念尚不能完全适应整体市场改革开放的需要,人才缺口还比较大。所以,中国要掌握大宗商品的定价权,还面临诸多挑战,道路还很漫长。“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大力发展期货及衍生品市场,要积极推动场内场外衍生品市场,利用自身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提供差异化需求,坚持走国际化道路,进一步提高中国期货市场在国际大宗商品当中的话语权。”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