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微信公众号

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博圈

期货日报官方微博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微博号

实盘赛

大赛官方APP_赢家在线

扫码下载报名参赛

投教
排排网

期货实战排排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期货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要闻>期货行业>正文

证监会:警惕期市对敲交易风险

2013-04-27 09:40:19   来源:   作者: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26日表示,近几年,期货市场发生多起因“委托理财”导致的对敲转移他人资金的违法违规案件。今年以来,此类案件呈现高发态势,个别受害人蒙受重大损失。为此,证监会郑重提醒广大期货投资者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交易密码管理,高度关注账户委托他人交易的风险,切实保障自身资金安全。

 对敲转移他人资金的案件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违法犯罪分子通过木马程序、偷窥、偷听等方式窃取了投资者的期货账号和密码导致的案件;二是违法犯罪分子以委托理财的幌子骗取受害人的账号和密码导致的案件。近年来,“委托理财”类案件占到对敲转移他人资金案件的主要部分,并且单起案件的涉案金额较高。由于此类案件中的违法犯罪分子多在异地通过互联网实施对敲行为,盈利后出金到取款的速度极快,案件侦破难度较高。

 发言人介绍,犯罪分子选择在期货市场实施对敲转移他人资金的行为,主要是因为:一是期货市场存在大量不活跃期货合约,由于这些合约的交易参与者极少,买卖价差较大,违法犯罪分子相对容易实现与特定对手的交易;二是期货市场实行T+0交易机制,违法犯罪分子可在较短时间完成整个犯罪行为;三是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的杠杆交易,少量资金即可获取大额利润,刺激犯罪分子的犯罪冲动。

 发言人提醒投资者,违法犯罪分子对敲转移他人资金的前提是掌握受害人的期货账号和密码。因此,投资者应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妥善保管好账户和密码,警惕木马等黑客程序,注意账户委托他人交易的风险。同时,投资者切勿将账户委托给网络上认识的陌生人操作,不要将期货账户“出借”、“出售”给他人使用,防止被违法犯罪分子用于对敲交易。

 
责任编辑: 期货日报
分享到 

期货日报网声明:任何单位和个人,凡在互联网上以商业目的传播《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所属系列媒体相关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授权,方可使用。

扫描二维码添加《期货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qhrb168)。提供市场新闻、品种知识干货、高手故事及实盘经验分享……每日发布,全年不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发行业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005号, 豫ICP备13022189号-1
《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www.qhr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返回顶部